“熊孩子”誤吞硬幣,“巧大夫”囊中取物 二維碼
發表時間:2019-06-26 08:50作者:肖文武 “熊孩子”誤吞硬幣,“巧大夫”囊中取物 昨天,消化內科來了一個2歲多的患兒,2天前把一個壹毛硬幣含在嘴里玩,一不小心咕嚕吞進去了,隨后不時哭鬧,被家長送來我院。竹溪縣人民醫院(太和醫療集團竹溪分院)門診查胸腹部X線:胸廓入口處類圓形高密度影:結合臨床食管上段異物首先考慮。當務之急是要把異物取出來,但小朋友哭鬧不配合,怎么辦?收住院在全麻下行食管內異物取出術,幸運的是,順利地取出了硬幣,小朋友舒服了,不鬧了,家屬也大松一口氣,但是由于硬幣卡食管時間達2天之久,造成了食管潰瘍,合并出血、感染,略有遺憾。 生活中,寶寶活潑好動,自我保護能力差,容易誤吞異物,導致異物卡在食管,如果是小異物可能通過食管狹窄區,若能通過幽門,大多3-4天可從糞便排出體外,若進入腸道無法排出而導致腸梗阻,可能需要腸鏡治療甚至開腹手術,若不能通過幽門則需要胃鏡取出。大硬異物一般較難通過食管狹窄區,多滯留或崁頓在食管中,容易壓迫食道粘膜。導致損傷甚至缺血壞死穿孔。兒童食道壁較薄,此時如果進食可能增加對食管壁的壓迫,引起食管周圍炎癥、潰瘍、食管瘺、甚至食管破裂、大出血等,所以如果吞較大異物的情況下最好先禁食,并且盡早取出異物。大多數家長對金屬硬幣等小物品疏于管理,甚至放任兒童把玩,平時除了教育寶寶們不要養成口中含物的習慣,告知相關風險,一旦發現孩子把異物含口中,不要強行掏出,避免引起哭鬧反而吸入氣道中,應該通過勸說、誘導的方式讓孩子自行吐出,如果不慎吞入,也不要慌亂,立即送醫院行胸片或腹片檢查,查看異物位置、大小,盡早明確診斷取出異物。切忌盲目自行吞服飯團,韭菜等食物,以免加重損傷,甚至加大手術難度。該例患兒因在家拖延時間過長導致食管糜爛、潰瘍、感染,雖順利取出硬幣,后期治療也有一定麻煩。 取食管、胃里異物是我們消化內鏡醫生的專長,我科消化內鏡中心已開展多年,積累了豐富經驗。臨床上消化道異物五花八門,有魚刺、雞骨頭、耳環、硬幣、假牙等,醫生用異物鉗從胃鏡的活檢孔道深入食管和胃腔,鉗取住異物,順勢與胃鏡一起拖出體外,患者可免手術之苦。不過內鏡下取異物是個“技術活”,雖屬微創治療,但仍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損傷、出血、感染、穿孔、誤吸等,如果異物卡在食管第2個狹窄,后面就是胸主動脈和腔靜脈,若異物刺穿了大血管壁,一旦隨胃鏡拔出異物隨即可導致大出血而危及生命。所謂“臺上一分鐘,臺下十年功”,就是對這些“巧大夫”的真實寫照。
竹溪縣人民醫院(太和醫療集團竹溪分院)消化內科 2019-6-25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