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原醫學真相 二維碼
發表時間:2019-03-01 08:56作者:曉編 還原醫學真相——是關羽不怕痛?還是華佗沒有“麻沸散”? 在醫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,許多讓人聞之色變的,疾病得到抑制與解決,這些技術的創造,幫助人類遠離了疾病的困擾,但在漫長的醫學史上,讓人類遠離痛苦深淵的,還是麻醉技術的廣泛運用。曾經,在沒有麻醉的年代:外科手術=簡單+粗暴+鮮血淋漓+高死亡率。那時候的外科手術,是一部災難片與恐怖片
沒有麻醉的中/西外科手術歷史 在沒有現代外科的時代,西方外科手術的標準配置是:幾個身強體壯的大漢、一把類似砍斧的工具、一名身體強壯的主刀醫師。
(1910年在那不勒斯博物館展出古羅馬外科手術儀器) 幾名大漢需要死死的壓住患者,外科醫師迅速砍斷患者受傷部位,并在患者痛苦的喊叫聲中迅速縫好傷口,所以那時對外科醫生的基本要求是眼疾手快和心狠手辣。 而在中國古代也有外科手術的蹤影,最著名的就是關羽刮骨療傷了。故事中,關羽邊喝酒邊下棋仿佛毫不在意那些疼痛,但真相是關羽下棋只是為了轉移注意力,喝酒是為了“麻醉”自己減輕疼痛敏感度,那時甚至流行著一句現在聽起來搞笑的醫囑:“烈酒1瓶,醫患各半,術前30分鐘干了共勉”。 麻醉醫師讓麻醉發揮出璀璨的光芒 人們往往認為麻醉出現時,外科手術就如現在般“輕松”,但其實外科手術死亡率大幅下降,是有麻醉醫師之后才出現的。 過去,麻醉一般是由護士或者技師擔任,但由于麻醉技術的不穩定,經常出現主刀醫師手術做到一半時患者醒過來,或者患者在“睡夢”中死去事件,并且一些手術因麻醉技術的粗糙而無法進行。 直到現代,麻醉醫師的出現讓麻醉設備、技術都有了一個跨越式的發展,不僅將手術死亡率降到最低,還將麻醉廣泛應用在各個方面,讓患者無需忍受治療帶來的痛苦。 近年來,我院除了常規大外科手術外,還推出如:生育(無痛分娩)、胃腸鏡(無痛胃鏡)、換藥、康復等領域服務,讓以前竹溪老百姓恐懼、害怕,寧愿忍受疾病也不愿做的治療變得安全與輕松。 麻醉科與各科室合作開展多項麻醉新技術 我院麻醉科醫師們,是一群有著豐富的麻醉經驗與高超技術的麻醉能手,在李家奎主任的帶領下,我院麻醉科陸續向大眾普及舒適化醫療服務,如:無痛手術、無痛分娩、無痛胃腸鏡、無痛人流、癌癥疼痛、神經性疼痛等,同時秉持對患者認真負責的態度,麻醉科醫師們不斷學習新的技術,填補了我院麻醉技術的空白領域。 麻醉科主任李家奎與神經外科、骨科、普外科、泌尿外科、呼吸腎病內科、消化內科、婦科、產科、眼耳鼻喉科等科室強強聯合,多次,完成多例精彩手術。填補竹溪衛生領域麻醉領域多項(92歲最高齡患者手術全麻,最小患者剛出生的嬰兒器官插管。。。) |